我一直都很不喜歡群眾暴力這種事




在群眾心理學中有一句話說群眾是盲目的

對於這句話甚至有實驗可以證實

將人群中最聰明的百分之二十集結在一起

發現他們的智商仍會降低

但我不這麼認為

所謂的盲目不在群眾

而在個人

外在的環境條件塑造出一部份對於公共事務的觀感

而所謂的群眾意識所能呈現出來的複雜度其實很有限

所謂的群眾意識並不是一種經過妥協 交流 辯論的產物

而是一種衝動下直覺式產生的結果

對於公眾人物的直接情緒反應

對於歷史事件的評價或觀感(包括已經發生且落幕的時事)

以及對於自己所屬全體的認同

群眾意識此訊息的產出往往只是一瞬間

舉例而言 當問及對5566的觀感而言

批踢踢上的鄉民的觀感一定是一致性的厭惡

但為何厭惡?

可能是因為歌唱的很差 戲演的很假 路線很台 很多國中生喜歡

群眾意識的組織語言表達或許很紛亂

但是訊息產出原由的情緒卻是很一致的

因為我討厭5566

甚至於說一些無法充分解釋這些現象是構成討厭5566原因的理由

也可以是討厭5566的說法之ㄧ

像是王仁甫真娘 我遇到他時她拋了一個媚眼給我

孫鞋子很積掰 他看到我的時候擺一個結屎面

或是我聽我表哥的朋友的同學的堂姐說5566如何如何

像是這樣的理由也行

群眾意識的奧義不在於如何去建構一個完整的價值觀論述

只要想辦法把那樣的"情緒"傳達出去就行了





當人們要表達對某一件事或某個人的看法時

也許會如此說 我覺得某某某很愛裝熟 雖然他對他爺爺還蠻孝順的

某某某很愛裝熟 雖然他對於籃球運動很熱心

或許從個人觀點來說這些訊息的產出內容是相當多面性的

但是群眾意識快速凝塑的過程中 那些雜訊會被"過濾"掉

因為群眾意識能夠傳達出來的一個要素就是簡潔且深刻

一些"枝枝節節"的東西都會被過濾掉

一些主觀的情緒偏好不但會被保留下來且被放大

某某人愛裝熟

某某人很腦殘很三隻小豬

某某人是公車

群眾意識就這麼出來了

當其他人在看待這件事接收到的並不是對於這個人或這件事的解釋

而是情緒 某某人很愛裝熟

為了能夠解釋這項先入為主的情緒

可能會跟自己說某某人很愛裝熟 雖然他對爺爺很孝順 又很支持籃球運動

可是他很愛裝熟 又會帶球員去磨鼻子 很糟糕

某了去吻合已經先入為止的解釋 甚至下意識的會去找尋訊息來滿足這種情緒

在裝熟的例子中 剛好磨鼻子這個例子中 那些球員也很令人厭惡

兩相印照下 裝熟魔人更令人厭惡了 裝熟 磨鼻子 上夜店 帶球員跟藝人亂搞 搞爛台灣籃球

一個裝熟魔人的公眾形象就形成了



那麼為什麼說盲目的是個人而非群眾

如前面所說 既然群眾意識的奧義在於簡化與放大

當我們對一件事無法保持客觀的情緒

接收了新聞媒介所要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和情緒反應

如果無法持平的評論這件事

那麼當我們在這件事上與其他人尋找共鳴時

共同具有的極有可能就是這些情緒(很有可能是新聞媒體灌輸給我們 甚至我們毫不思考的便接收了)

當我們並不像自己所認為的那麼客觀 那麼具有智慧的去處理一件事時

原本就被扭曲的事實放大後只會更醜陋

更糟糕的是 我們還真的相信自己這麼有智慧 這麼公正客觀而不對這些情緒感到懷疑

虛假或是部份的事實也就成了真相 歷史是如此 現實生活也是如此



更甚有者 有人會將某些群眾因對於自我群體認同自然具有的偏好性

轉換成排他性的攻擊語言 這樣的攻擊性通常只會走向更極端更激烈

在舉個例子

某學生甲很討厭一個台科的學生

因為他搶女朋友搶輸天大地大

他便在自己學校的BBS站上PO文說

那個天大地大的學生真了不起

只是聯考分數比我們學校高了兩百分

不然憑那一副機掰樣怎麼可能把我馬子搶走(其實連追到都還沒)

well 這裡這個學生除了挑動排他性的群眾意識外

還用了一招 "分數比我們學校高了兩百分"

人類對於這種褒人抑己的訊息最為反感且感到威脅

之後在批踢踢上該校學生遇到台科人的時候

不免酸兩句 天大地大有什麼了不起 只會搶別人馬子



所謂的群眾之所以盲目

是因為實際上我們根本不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足夠深厚的修養

那麼 需要群眾為他吆喝吶喊的人

我也就不屑一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3434080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